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
近期,我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种业振兴行动要求,以促进嘉定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业企业发展为主题,深入一线调研,以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措施,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种源农业,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为民族种业振兴做出嘉定贡献。
近年来,嘉定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品种,依托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制工作。目前已搜集种质资源2400余份,其中,嘉定白蒜、嘉定白蚕、罗汉菜、外冈蜡梅已入选上海市资源保护名录。通过对特色老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并推广以地产优质农产品打造的“嘉定一桌菜”,进一步焕发了老品种的新生机。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无论是黄渡番茄还是嘉定白蒜,这些嘉定老品种在本地人心中都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大家普遍反映“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嘉定老品种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如何将其推广种植、扩大销售,从而让广大市民能重新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这种体验感和获得感,显得尤为珍贵。
据此,我认为需要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要在老品种的种植茬口和种植面积方面下功夫,形成周年供应,确保广大市民能够随时吃到时令蔬菜,同时聚焦真正感兴趣和愿意种植的合作社,加强对他们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通过2-3年的时间,逐步发展到可以满足本地消费市场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坚持打造老品牌,通过品牌与品种的双轮驱动,促进老品牌向规模化、PG网站 PG电子产业化方向发展,让农民真正提高收入。
除了老品种,嘉定也致力于新品种选育,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加强新品种和新品系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目前,全区拥有蔬菜种质资源23000多份,玉米种质资源10000多份,自主选育蔬菜品种89个,玉米新品种6个。
我在惠和种业和申耕农业两家区内种源企业调研期间,就其引进创新、自主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企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交流,并同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围绕本区新品种自主选育工作进行深入研讨。
在调研过程中,惠和种业介绍说,该企业通过自身销售网络,年产销种子50万公斤,营业额超亿元,并在胡萝卜、大葱、洋葱、鲜食玉米等领域都拥有品种优势,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和拓展基地规模。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启发。未来,我们将继续支持种业企业加大育种研发投入、瞄准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育成有竞争力的新品种,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
从“品种”到“品牌”,夯实种业基础;从“分散”到“集聚”,抓稳种业关键。经市、区两级农业技术部门牵线搭桥,市农科院将“沪红糯1号”玉米品种权转让给嘉定的种业企业。经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沪红糯1号”玉米种子供不应求,甚至远销海外,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实现了上海种源科研成果转让落地、生根发芽。
我认为,坚持种业领域的深化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多元参与,通过政府搭台,整合种源企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等多方力量,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技术联盟;其次,要坚持协同创新,以政企合作,协力打造种业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最后,要坚持联合攻关,共享资源整合带来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共享,破除制度壁垒所带来的科创局限,共同为嘉定种业发展贡献力量。PG网站 PG电子
种业振兴行动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要持续深耕种源农业,重点攻关核心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激发品牌活力,于“老品种”不断加强保护和利用,于“新品种”不断投入研发和推广,逐步形成“科研服务生产、生产促进经营、经营回报科研”的良性循环,助力打好种业振兴战,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