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农业创新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经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次推出了当前建三江地区试验示范效果较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17项智慧农业相关技术,覆盖农事作业全过程,技术引领性、实用性、推广性强,现集结为智慧农业创新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专栏,连续刊发,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育秧是水稻种植中的重要环节,有效育秧不仅节省了人力和资金,而且能保证秧苗素质和质量。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的素质是研究探索的方向。经过研究对比发现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能有效提高秧苗素质。该技术是指在育秧基地完成育秧床土准备、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室内恒温保湿48~60小时出苗、出室炼苗,将立针期秧苗连同秧盘摆放到育秧大棚进行常规管理的技术体系。
水稻种子要求浸种催芽,芽长不超1.5毫米。浸种催芽时间按育秧类型和插秧时间进行倒推。
先将芽种进行晾芽,确保不粘连。采用播种流水线全程机械化播种作业,即装土、播种、浇水、覆土、出盘、叠盘、入箱等一条龙作业。保证装土一致,播种均匀,浇水透彻,覆土严密。
将播种流水线盘为一摞,叠放在秧盘托盘上,每个托盘8摞,单个托盘160~168盘,再用叉车送入暗室中。
盖好暗室保温层,关闭电动门,封闭四周,不透风透光,挂好温、湿度计,检查各个控制设备,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温度控制在32~35℃,不低于32℃,湿度60%左右,经48~60小时秧苗达到立针期。
秧苗长至0.8~1厘米时,移出暗室,在室内常温条件下炼苗,提高秧苗对大棚温度的适应性。
出室炼苗后将立针苗运至大棚摆盘(为防止秧苗受冻,在运输过程中可覆盖一层塑料膜保温)。摆盘前置床要平、实,秧盘摆放整齐,摆盘后立即覆盖无纺布,1~2天转绿并做好增温措施。
秧苗转绿后,严格按照水稻技术规程进行秧田管理,做好温湿度管控、调酸、消毒、施肥、防病、灭草、防冻等工作,结合硬盘育秧的特点,重点加强水分管理,严格做到“三看”浇水,对于落干的秧盘要及时给水。超早生产育5.1~5.5叶大苗保证秧龄45~50天;常规育4.1~4.5叶大苗保证秧龄35~40天,常规育3.1~3.5叶中苗保证秧龄30~35天;密苗育2.1~2.3叶苗保证秧龄15~17天。
一是播种前要进行盘土、覆土量、播种量、喷水量调试。盘土厚度2.5厘米;覆土厚度0.5~0.7厘米;喷水量根据床土种类和干燥情况而定,一般每盘喷水量为1.5升左右(水量过大冲击底土影响播种质量,并可能导致秧盘在叠盘育苗过程中变形;水量过小影响出苗率)。二是摆盘时,立针苗摆入大棚后,要立即用无纺布盖好,在暗光下绿化。
一是机械化程度高,播种后采用智能机器人码盘,智能化控制暗室内温湿度,叉车进出箱、铲车装土和电动轨道车应用,以400亩①育秧工作量计算,可节约用工25人,较常规育苗人工成本节约12.6元/亩。
二是播种标准高,流水线作业播种均匀、可控,能够实现精量播种的目的,与常规播种方式比较亩可减少种子10%左右,亩节本约5元。(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1/15公顷。)
四是插秧质量好,硬盘育秧不胀盘、边盘可成苗,插秧不丢苗,漏插率相比常规降低4个百分点,与常规比较亩减少用苗3~5盘,亩降低补苗成本20元。
五是增产效果明显,叠盘育秧较常规育秧亩约增产30千克,增产5.1%,综合亩增效8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