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陕西、新疆这三个地方,农业都是当地的主产业之一。“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技术引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才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三个地方,如何因地制宜,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的呢?来看记者的现场调研。
北大荒集团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田满秋:“我家今年种了470亩地,一亩地比去年多打了30多斤粮,最主要增产是因为夏天用了变量施肥。”
什么叫做变量施肥?田满秋家土地的肥力如何提高的呢?上个月水稻收割前,记者用搭载着高光谱成像仪的遥感飞机给田满秋家的稻田做了全身CT。
北大荒集团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高级主管徐克江:“我们以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低空无人机的遥感,还有地面人员的采样,还有田间布设的传感器采集田间的数据,形成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
太空卫星、低空飞机、田间传感器、土壤样本,这诸多秘密武器共同形成了稻田的天、空、地立体信息,再参考此前历史数据等综合分析,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为每个地块量身打造施肥处方图。
粮食要丰产,耕地最关键。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56亿亩黑土地是黑龙江丰产的“命根子”。但是近年来,黑土地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此前采用的传统施肥方式,整块地均匀用力,时间也是凭经验判断。但一整块地里面不同小区域的土壤肥力却不尽相同,不同生长阶段农作物的饥饿程度也不同。施肥少,怕农作物“吃不饱”,施肥过多,不仅浪费,也会伤害黑土地。如何施肥更加科学合理?必须技术创新。
事实上,肥力变瘦、土层变薄、土质变硬已经成为我国黑土地保护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针对各地相关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黑龙江省面向全国整合资源,于2021年组建了由54名全国顶尖专家组成的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站长马云桥:“下设了4个专项组,一个是耕地质量提升专项组,还有农田建设专项组,还有耕地生态保护专项组,第四个是监测评价专项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焕军是54名专家组成员之一。今年,他带领的团队和北大荒农场合作,研发推广在水稻田中进行变量施肥的新技术。在农场的指挥中心,来自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给记者演示了今年夏管期间,无人机变量施肥作业的影像,变量施肥处方图可以精确显示每个小单元地块作物的“饥饿”程度。神奇的是把处方图搭载在无人机等智能农机上,农机就能自动实现精准施肥。
正是因为这个新技术,田满秋等种植户家的水稻田有了更精准的施肥方案。除了变量施肥,聚焦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的问题,黑龙江通过与专家组共同合作,还研发了以秸秆粉碎、有机肥深混还田等技术为核心的“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为主的“三江模式”。如今,这两个模式已经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
金秋也是新疆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在昌吉州,收番茄是最大的农活之一。自走式番茄采摘机从采摘、分离到装车、割秧一条龙作业,干活又快又麻利。现代化的高效农业,机械化是支撑。现在,在昌吉州,不仅是番茄,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从犁地、播种、田管到收获等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都已经达到100%。为什么在当地,智能化的农机成了种地的“主角”呢?
新疆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柯晓涛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从2012年以来,昌吉州在国家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每年还增加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推广新农机的应用。
新疆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柯晓涛:“每一个新机械出来,价格都很高,通过财政资金的引领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我们也是有意识地补贴一些高科技的、现代化的、信息化的、作业质量好的机具,来进行累加补贴,目前形成我州在机械化方面走在了全新疆的前列。”
除了农机补贴,昌吉州大力推进的农艺与农机融合,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也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农艺与农机融合呢?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研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王占彪告诉记者,以棉花为例,过去主要是手采,因此作物形状、种植行距等,都没有考虑适应机械化操作,刚开始使用采棉机,经常出现采不净的情况。现在要大规模推广机械化,在种植品种、耕种模式上都要调整。
在新疆尔自治区和中国农科院的支持下,2017年,在昌吉州挂牌成立了中国农科院西北农业研究中心,它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科技支撑。现在昌吉广为种植、更适应机械化耕作的机采棉就是这里研发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研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王占彪:“我们选育新品种,配套优化栽培技术,优化种植模式,把这些技术和产品进行集成、创新、组装来进行示范推广。”
目前,昌吉州七个县市,全部入选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农业机械化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在农业生产中,畜牧业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我国最大的奶山羊生产基地。在陕西陇县的一家奶山羊养殖企业,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团队正给一只准备做种羊的奶山羊采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曹斌云:“从羊身上采集的血液,经过双基因选育技术,可以精准知道这头羊含不含优质高产基因。”
曹斌云是陕西省奶山羊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他告诉记者,良种是奶山羊产业发展的“芯片”,陕西奶山羊养殖历史悠久,但近些年,却面临着遗传资源单一、品种退化带来的大问题。
为改善种群,加强良种繁育,当地花高价从国外进口产奶周期长、产量高的新羊种。但这些进口羊,到底有没有高产遗传基因,能不能做种羊,此前没有明确的关于良种鉴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当地很多养殖户只能凭经验。羊进口后,配种、生育后代、产奶量观察,才能最终判定,周期长,花费也大。
要实现大规模精准选育,必须要有明确的良种鉴定技术标准。事实上,不仅是奶山羊的良种选育不同于相对成熟的牛乳产业,在我国,羊乳产业近些年才发展起来,包括奶山羊养殖、羊乳加工等,都没有相关国标。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和产业化,近几年,陕西省决定推动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实现奶山羊全产业链标准化。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要制定标准,通过标准来规范产业发展,这样也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为了制定良种鉴定标准,2017年,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依托曹斌云教授带领的奶羊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联合全国多家科研院所和陕西省相关重点企业,进行良种选育的科技攻关。2021年,通过运用基因检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曹斌云团队研发出了双基因良种选育种羊的办法,进而提炼出了相应地方技术标准。
截至目前,陕西先后出台了包括良种鉴定在内的11个奶山羊养殖技术标准和6个羊乳加工技术标准,涵盖了奶山羊产业链全程。产业标准化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现在陕西省奶山羊良种规模、存栏数、羊奶产量、羊奶加工能力等七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羊乳制品更是占到了国产市场份额的85%。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为467亿元,带动农民年增收32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我们的人口规模巨大,我们的农业资源非常有限,怎么能够满足我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追求?有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产出,这个里面的核心一定是科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朝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奋进,一定要走科技兴农之路。”
习指出:“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无论是黑土地的保护、大规模机械化的收割,还是奶山羊的良种繁育,都离不开科技的加持。科技层面不断攻关,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力度,我们就能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