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15364594329

战略性农产品!稳步提升国产大豆产能和自给率发布日期:2024-11-22 浏览次数: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诗经》中就有对采摘大豆场景的描写。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曾长期居世界首位。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

  近日,2024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博览会期间,与会嘉宾探讨我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路径,提出稳步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必要举措。

  大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农产品,其生产发展对我国粮食与油脂油料安全都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因为大豆与玉米是同季旱粮作物,且种植玉米的收益一般高于大豆,农户种植大豆的意愿普遍偏低,玉米和大豆争地的问题长期存在。

  “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玉米和大豆争地问题的好办法。”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卫国介绍,从农作物本身的特性来看,种玉米消耗地力,而种大豆有利于培肥地力。传统玉米大豆间套作存在田间配置不合理、大豆产量低、难以机械化等问题。探索完善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实现产出高效与地力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稳玉米、扩大豆提供底盘核心技术。

  在刘卫国看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主要面临技术掌握、品种选择和缺乏合适的农机等难题。“推广面积大了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农户对种植技术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差异,技术指导不到位,会影响带状复合种植的效果和产量。”刘卫国说,此外,该模式必须选用耐密植的玉米品种和耐荫的大豆品种,品种选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对行距、株距、施肥等的控制,需要更精密的播种机。

  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自2022年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来,各地筛选出一批耐荫抗倒大豆品种,通过机艺融合攻克大面积机收难题、封定结合突破除草难题、密肥协同破解小株距玉米穗小秃尖问题、肥控结合解决大豆旺长倒伏低产问题,已累计推广应用5600余万亩,年均增加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年增加大豆供给量150万吨以上。

  提升大豆单产水平,还需从品种上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盖钧镒认为,高油高产是未来的育种方向,要将经典育种方式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在育繁推各环节开拓种业科技创新空间。

  开发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有利于提高大豆单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介绍,团队近年来研发的绿色生物产品ARC多功能微生物菌剂具有显著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生长等功效,为提升大豆单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pg电子官方网站

  据悉,近年来,我国大豆面积快速增长,连续3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产量连创新高,站上2000万吨台阶,预计今年也将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豆浆、豆腐、豆干……豆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消耗食用大豆约1600万吨,其中55%用于制作豆制品。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月芳认为,我国的豆制品生产技术和装备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产业集中度有待提升。为更好支持豆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她建议有关部门和地区将生鲜豆制品列入鲜活农产品目录和“菜篮子”产品目录,优化豆制品市场环境,扩大豆制品消费。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介绍,干豆渣70.3%的成分是粗纤维,19.6%的成分是粗蛋白,可以作为微生物发酵的营养来源。但由于口感粗糙、加工性能较差且加工成本高等,限制了豆渣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豆制品加工中的用豆效率,催生大豆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除直接食用外,大豆油也是豆制品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2023年,在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结构中,大豆油比例占40%以上,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面对如此高的需求,豆油压榨产能状况备受关注。“我国大豆压榨产业集中度高,60%的产能分布于沿海港口城市。”吴存祥说。

  吴存祥呼吁,要加强大豆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高大豆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完善大豆产业链,推动大豆加工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我国,国产大豆主要应用于食品领域,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和饲料加工。在吴月芳看来,要畅通粮油产品产销衔接,推动“消费引导市场、市场带动生产”的良性循环,助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认为,目前大豆及其制品的健康消费主要面临4个障碍:一是消费者对大豆营养成分认知不足,二是口感体验不一,三是优质大豆制品价格相对较高,四是对大豆及其制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

  pg电子官方网站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作为核心推荐内容之一。今年6月份,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减油、增豆、加奶”核心信息》,鼓励居民选择多种豆制品,将大豆及其制品融入一日三餐。

  在山东禹王健康食品公司总经理李刚看来,不仅要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大豆的价值,还要将需求传导至生产端,通过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收购价格等措施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价格的提高依赖高附加值产品。大豆加工企业要研发出口感更好、用途更广的产品,如蛋白粉、洗涤剂等,提升消费者体验,创造更多效益。”李刚说。

  促进大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联系、良性互动,离不开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多位企业负责人提到,希望政府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鼓励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大豆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有需求才有未来。“提高居民大豆及其制品消费,一方面有利于调整平衡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引导健康膳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产大豆健康发展,降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吴月芳说。